仲夏时节,肥西县丰乐镇赵桥村百亩瓜田生机盎然,“赵小桥” 西瓜顶着墨绿条纹从藤蔓间探出头,轻拍之下“咚咚”脆响,清甜气息扑面而来。田埂上,满载果实的三轮车往来穿梭;村头交易点,客商们捧着切开的西瓜赞不绝口…… 眼下,这个小村庄正以一颗西瓜为支点,在党组织引领下撬动集体经济振兴,让 “甜蜜经济” 在夏日里热辣绽放。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激活“甜蜜引擎”
肥西县赵桥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紧扣丰乐镇党委“做大传统农产品品牌”的部署,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今年初,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赵小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100亩村土地试种“赵小桥”品牌西瓜,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村集体提供土地、协调资源,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村民以土地入股或参与务工,真正让“支部动起来、合作社转起来、村民富起来”。
“以前种西瓜靠各家各户单打独斗,销路不稳定、效益上不去。现在有合作社兜底,村集体带头试种,我们跟着干更有底气!”瓜农胡泽金边摘瓜边说。合作社不仅统一采购美都系列优质种苗,还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从育苗到施肥全程指导,合作社预计增收10万元,参与农户户均多赚5000元。
土地玩起“套种术”:立体模式里的生态与效益
走进赵桥村的产业园,里面藏着一套“立体密码”——100亩瓜田被“拆解”成60亩大棚瓜和40亩产业园套种瓜。大棚里,西瓜与青椒、豆角错峰生长,一茬接一茬;产业园中,西瓜与瓜蒌籽、碧根果树苗“搭伴儿”,树下阴凉正好给瓜藤遮荫,土地从“单干”变“合奏”。“以前一亩地只挣一份钱,现在‘一地多收’!”村党支书黄基文摸着瓜藤笑,“大棚瓜早上市卖高价,套种瓜省成本护生态,土地利用率翻了一倍!”
这套模式的推广,正是合作社的“创新之功”。赵桥村通过30多年传统种植经验,突破单一种植模式,将大棚种植、立体套种写入合作社章程,形成“选种—育苗—套种—管护”四大标准化种植阶段,既保住了老手艺,又蹚出了新路子。
一颗瓜的“甜蜜链”: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坚守
好模式种出好西瓜,好西瓜靠的是“实在功夫”。合作社坚持“传统育苗+农家肥”的老法子,拒绝化学催熟,西瓜糖分足、汁水多,咬开红瓤,清甜直钻心。“我们选的是市场‘顶流’美都系列,口感好、耐储运,客商抢着要!”眼下,100亩瓜田已陆续采收,三轮车装着西瓜驶向交易点,过秤、装车、签单,忙碌里全是笑。村民们算着账:土地流转有租金,到合作社务工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一颗西瓜串起了“土地—技术—销售—增收”的全链条,更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图景”。
这个夏天,不妨来赵桥村尝尝“赵小桥”的西瓜,咬开红瓤的瞬间,你尝到的不只是西瓜的甜,更是一方土地的活力、一群人的努力,和一个村庄在党组织引领下,用“小西瓜”撬动“大振兴”的希望。
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