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送春天一首诗”主题活动,学生们发挥创作热情,不仅用笔触记录下春天的诗意,还利用“音频二维码生成器”制作出二维码,用语音形式记录春日之诗。活动自3月5日展开,将持续至4月初,已有近500名学子抄录或创作了近400首诗歌,将诗歌从书斋案头带到春日校园。
“春在溪头荠菜花。”法语专业2023级俞雅红抄录下的这句诗的背后蕴含着她与母亲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吃荠菜,常用这句诗描述春天,妈妈每年都会在我远行上学前做一顿荠菜圆子。”俞雅红说,因为妈妈做的荠菜圆子,无限的春光都被我都握在手心里了。
“从一个绿芽开始努力,然后所有的花蕾学会绽放,绽放花朵在春天孕育秋天的果实。”“我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那远在少年时就预约的风景。春天,请你等一等。”……学生们在寻春、探春、赏春的路上肆意创作,或夸赞春天绽放的花蕾,或书写生活的温暖与希望,或表达时代的脉搏与激情。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研究生杨伟凤在活动现场抄录了两首词后仍觉意犹未尽,她在诗歌旁画了一幅峰峦简笔画。“虽然画法匆忙简易。”她说,文化与艺术相通,诗与画一样,无论雅俗,只要在春日暖阳下静静感受就好。
除了传统的手写方式,活动主办方想出了新“花样”。学生可以将抄录或创作的诗歌朗诵,利用“音频二维码生成器”制作出二维码,将其剪裁成邮票大小,粘贴在明信片上,以此传递春天的问候。“诗歌的表达形式不仅限于纸张,我们可以用声音记录诗情,甚至用相机捕捉诗意。”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3(5)班谈慧表示,多重形式的诗歌创作载体可以让人们从多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
“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种媒介进行诗歌创作和传播,包括传统的纸质诗集、线上社交平台以及公共艺术装置等。”活动负责人戴雨晴表示,多样化的形式能够让诗歌走进更多大学生的生活,也让春天的美好以不同的方式被学生们感知。
(文/学生记者 陶玉涵 图/学生记者 姜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