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制作“非遗漆扇” 体验传统工艺之美
来源: 2024-04-26 17:02:27 责编:田华 高勇 伍静

 将非遗大漆与橘子油混合搅匀滴入装水的容器内,待大漆在水面形成色块,浸入白面扇,取出时,一把独特且实用的漆扇就制作完成。近日,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生华夏文礼汉服社开展“漆扇时光”活动, 50名学子以漆为笔、以扇为纸,在“非遗漆扇”的制作过程中探寻传统工艺之美。

“漆扇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谈及活动举办的初衷,大学生华夏文礼汉服社会长、应用心理学专业2022(1)班的石庆英介绍,非遗漆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技艺逐渐被机械化取代。“我们想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在快节奏社会中停下脚步感受非遗之美。”

中景 做漆扇

        

今年三月,石庆英在扬州游玩与手作漆扇结缘,街边商贩制作的非遗漆扇吸引了她的目光。“看到漆扇有趣的制作过程以及充满古韵的成品,当时我便想把这一非遗文化带进校园,让社团成员们体验。”聊及与漆扇的“初次见面”,石庆英称是“一见如故”。回到学校后,石庆英便开始学习漆扇的制作方法,她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相关的制作视频,在课余时间里带领社团成员一起学习。

“我们渴望更多学生了解非遗漆扇之美,但由于经费不足,本次活动规模并不大。”石庆英直言这是此次活动中最大的遗憾。“制作漆扇的原材料非遗大漆以及白面扇子价格昂贵,社团在购买二十把扇子的基础上又购买了许多空白书签。”石庆英介绍。“不论扇子还是书签,都是非遗文化的载体,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制作过程。”她说。

在漆扇的制作环节,石庆英和社团理事们承担起了“小老师”角色,零距离授课,手把手教授流程。活动开始,石庆英为每位参与学生分发手套。“戴上手套可以有效避免大漆与皮肤直接接触,预防过敏情况出现。” “小老师”们把大漆和容器内的水调配好后,学生们拿着自己的书签、扇子,开始创作。“大家在放入扇子时需要适量摆动,使最终成品颜色包裹均匀。”石庆英提醒学生。

近景 做漆扇

“我从未想过将大漆滴在水中,再将扇子放进去就能制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漆扇。”作为第一次接触非遗漆扇的“新手小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3(3)班的吕海雲称这是一次充满惊喜的体验。“不仅能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还能学习到非遗文化,活动有趣又有价值。”吕海雲说。

安庆师范大学华夏文礼汉服社成立于2012年,以宣传汉服为载体致力于宣传汉文化。自成立以来,该社团举办了各种传承非遗文化活动,辑珠、缠花、绒花等都是其发扬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石庆英说:“漆扇制作对汉服社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是首次尝试,但好在结果令人惊喜。”作为汉服社的会长,石庆英对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热爱。

“虽不将其作为立身之本,但通过课余时间去了解非遗,沉浸体验传统工艺品的制作也是传承传统工艺的一种方式。”谈及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石庆英有着自己的理解。“期待更多大学生参与体验非遗制作的活动,将我国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继续发扬。”


(撰稿:学生记者 何源 屠西颖 摄影:学生记者 赵雯雯 董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