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趣味化学科普公益课堂、与革命烈士“对话”……6月10日至6月12日,安庆师范大学趣味化学科普工作室前往“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安徽省金寨县,为当地孩子们“送”去科学种子的同时,感悟红色教育的力量。
跨越600余里,趣味化学科普工作室的成员自带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先后走进列宁小学、希望小学、白塔畈实验学校以及仙花实验学校,以“教学+体验”的教学模式,将科普课堂“搬”到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一线。
“点水开花”“茶水变墨水”“大象牙膏”……课堂上,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逐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学实验的机会有限,希望我们的趣味实验能激发他们对化学的热爱!”化学(师范)专业2022(5)班的曾倩倩表示。
从最初的略显拘谨到积极参与互动,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主动举手提问、发言,与实验员们共同完成了7种不同类别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员的指导下,列宁小学的余利君在容器中滴入少量洗洁精,接着倒入碘化钾溶液和双氧水。随着“3、2、1”的倒数,彩色象牙状泡沫瞬时覆盖了器皿,引得在场学生惊叹连连。
科普课堂结束后,团队成员在该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列宁小学旧址。据讲解员介绍,这里曾走出过五位开国将军。讲解员以列宁小学的创建、发展以及学校杰出人物为叙述脉络,向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述了其红色革命教育历程。
“期待看到趣味化学科普活动在革命老区‘遍地开花’。”团队指导老师白国梁常用“长期主义”形容自己热爱的科普事业,他表示,做有爱、有温度的科普是团队一直以来的行动理念。2018年8月,在大学生科技化学协会第三届会长李自乐的带领下,趣味化学科普实践服务团来到了学校定点扶贫村——太湖县天华镇西冲村,团队的科普实践之路也由此正式开始。
“西冲村的支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渴望,看到了革命老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现已毕业三年的李自乐表示,当时他们想借助高校实验室平台和资源,去开发出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让更多的小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爱上化学。
研发出80个趣味实验、开展科普课堂130余场、累积科普里程达11000多公里……七年来,趣味化学科普工作室的学生们一棒接着一棒地踏上了科普之路,300余名科普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感受“趣味化学科普”实验秀的魅力。今年5月,团队更是将趣味化学科普课堂做到了湖北省罗田县和红安县的四所乡村周末学堂。从省内到省外,他们致力于用脚步打通中国少年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撰稿: 苏月月 李平 摄影: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