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助力视障儿童体验黄梅戏文化
来源: 2024-07-16 12:03:27 责编:田华 高勇 伍静

“昂首挺胸,用双手轻轻握住扇骨,感受折扇的一开一合。”近日,在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幕:舞台上,大学生指导着视障儿童体验黄梅戏道具,孩子们欢快地笑着,台下的家长红了眼眶。

安庆师范大学“益”起向阳志愿服务团的十名志愿者此次走进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带来了精心排练的黄梅戏表演,还别出心裁地带领视障学生用“超越视觉”的方式体验了从未接触过的花枪、折扇、水袖等戏曲道具。

黄梅戏折扇

上台体验折扇的孩子叫陈非燕,今年刚读一年级,由于一场意外导致失明。“今年才把她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来,孩子平时不太爱笑。”看着台上表演的女儿,陈非燕妈妈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女儿的身影,她专注地为女儿录制视频、拍照片。“看到她在台上自信地展示,我心里满是欣慰和感动。”陈非燕的妈妈几度哽咽,她非常感谢志愿者们能够来到这里,带视障儿童感受黄梅戏文化,这份快乐将永远在孩子的生命中闪耀。

人员选择、曲目确定、道具收集……表演专业(黄梅戏表演方向)2023级的潘娜介绍,除了向视障儿童呈现完美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视觉障碍的孩子获得深刻的体验。黄梅剧艺术学院的志愿者提前一个月准备筹划。“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特意设计了亲身体验的环节,希望用一种‘超越视觉’的方法,用触觉、听觉去感知黄梅戏,并积极上台展示自己。”潘娜说。

8岁的葛方婷患有高度近视,几乎难以看清任何事物。志愿者在演示完花枪的基本动作后向在场学生发出邀请。“有哪位小朋友想上台尝试呢?”葛方婷从座位上站起高举双手。志愿者将花枪递到她手中,手把手教她如何握枪、如何挥舞。经过几次尝试,葛方婷逐渐掌握了舞花枪的平衡技巧。挥舞着比自己还高的花枪,葛方婷毫不怯场。“我爸爸会唱黄梅戏,从小我就对黄梅戏有浓厚的兴趣。”她说。

花枪学习1

“哥哥姐姐,我们还想听《孔雀东南飞》《闹花灯》《唱脸谱》……”一轮曲罢,孩子们意犹未尽。七年级的许梦瑶虽然由于双眼视弱看不清,但充满着对舞台的渴望,她直言,想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闹花灯》。“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喂却喂却依喂却。”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许梦瑶的唱腔中洋溢着欢快的语调。“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紧张的同时又兴奋于能够收获这么多掌声与喝彩。”许梦瑶表示,在志愿者第一次将黄梅戏带入特殊教育的大门后,她便对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据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团委负责人张婷婷介绍,安庆师范大学是安庆市第一所将黄梅戏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带入特殊教育学校的高校。“将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引入视障儿童群体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不仅为视障儿童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张婷婷说。

“本次活动旨在让视障儿童感受黄梅戏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补齐视障儿童美育教育短板,同时,让他们进一步感受社会的关怀与爱护。”志愿队队长、戏剧学专业(黄梅戏编导专业)2021级的郑骏表示,志愿服务队将致力于激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鼓励他们不惧黑暗,沐“光”而行。



文/杨子娴 刘子阳 图/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