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现场 安庆师大学子共同感受“宝藏”力量
来源: 2025-07-03 10:13:16 责编:田华 高勇 伍柏松

大成殿、泮池与泮桥、春秋兽耳尊……6月29日,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生记者团“解码桐城非遗文化的传承密码”暑期社会调研团的足迹延伸到了桐城文庙与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在触摸古今的交融中,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参观博物馆 近景

坐落于桐城市中心的桐城文庙,从空中俯瞰,坐北朝南的建筑群沿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格局严谨规整。作为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群,它既是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历史的珍贵实物载体,吸引了众多求学者前来祈愿。

“在古代,只有取得‘秀才’以上功名的人能走过泮桥,到大成殿祭孔。我女儿高考前,我特意带她来这儿祈愿,希望她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剪纸非遗传承人、61岁的陈春燕在桐城文庙担任全职讲解员,以生动通俗的话语向团队成员介绍文庙历史。“我对文庙中的历史知识了如指掌,有什么问题尽管问。”谈及这份工作,她表示,自己愿做“历史的嘴替”,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讲述过往,为宣传桐城文化尽一份力。

听讲解员讲解 中景

全景、中景、特写……团队成员的镜头下不仅有来参观的成年游客,还有许多的孩童正好奇地打量大成殿内孔子及其弟子的雕像。“我们是来桐城游玩的,特意带孩子来文庙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去触摸历史。”来自铜陵市的游客刘姣说,希望孩子能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激起对学习的兴趣,成长为一个有内涵、有思想的人。

如果说文庙是桐城文化的“精神地标”,那么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则是“立体史书”。离开文庙,团队的脚步迈向博物馆,在参观学习中解码桐城历史脉络。“请看这具造型独特的兽面环带纹牺耳铜尊,虽历经岁月侵蚀,细节已有些模糊,但大家不妨猜猜,它的牺耳造型像什么动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叶红英指向展柜内的青铜器,柔和的光线映照下,文物透着庄重肃穆的历史厚重感。她随即揭晓答案:“这具文物的牺耳形似牛首,线条流畅、纹路精美,可是咱们馆的镇馆之宝呢!”

桐城文庙 大合照

“《清白传家轴》上画的竟然是一棵大白菜,画面虽简,但背后却寓意着为官要清正廉洁,为人要清清白白啊!”团队成员、新闻学专业2023(3)班的夏芸感慨,这幅画悬挂于古人家中厅堂,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道理融入家风教育,传递出桐城人勤俭礼让、清白传家的优良传统。

狭窄阴暗的牢狱中,披头散发、面目难辨的左光斗,与冒死探监的史可法相对而坐。“在枯草铺就的方寸空间里,两位先辈惺惺相惜,他们身上对爱国信念的坚守,让我为之震撼!”团队成员、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1)班的陶若熙被场景深深触动。她坦言,了解左光斗事迹后,她愈发敬佩桐城先辈的气节,被其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鼓舞 。

图片1

“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杰出的历史人物,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团队成员都收获满满、惊喜连连。”团队负责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1)班的陈瑶瑶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沿着桐城的历史文脉深入挖掘,让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城市,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读懂“文都”的独特魅力。


(撰稿:学生记者 张宇蝶 邹紫奕 杨子娴 摄影:王娜 陶若熙 夏芸 陈瑶瑶 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