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校园安全应急能力,强化师生安全防护意识,日前,合肥一六八新桥教育集团高刘小学近期启动“校园安全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以“技能筑基、防患未然” 为核心,重点开展教师急救知识及 AED 操作培训,同时开展全体师生反诈宣传,同步推进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普及,通过多维举措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教师急救培训:聚焦 AED 操作,锻造应急 “尖兵”
教师作为校园应急处置的“第一梯队”,其急救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安全。本次培训特邀合肥蓝天救援队全程授课,在涵盖晕倒、擦伤、蜱虫叮咬、骨折等校园常见意外伤害处置的基础上,将便携式 AED 操作流程培训作为核心环节重点推进。
培训现场,队长林俊炜先用动画演示心脏骤停的致命性,强调“黄金 4 分钟”内使用 AED 的关键作用:“每延迟 1 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 7%-10%,学会 AED 操作,就是掌握‘救命钥匙’。”随后,团队队员拆解 AED 操作的“五步流程”—— 开机听指令、裸露胸部贴电极片、插连接线、远离患者按除颤键、除颤后持续心肺复苏,每一步都配合实物演示,标注“电极片需避开伤口”“粘贴前擦干皮肤”等细节要点。
实操演练阶段,教师们分组轮候,在模拟人体模型上进行全流程操作。“电极片位置错了!红色贴右锁骨下,黄色贴左乳头外侧。”“按下除颤键前一定要喊‘所有人离开’!”队员们逐组纠错,对操作不规范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此外,林俊炜还针对学校比较常见的几种意外伤害做了急救知识的讲解,比如夏季高发的蜱虫叮咬问题。通过情景模拟,传授给教师处理骨折的办法,用书本做夹板固定骨折的部位,掌握骨折固定时“先止血后固定、夹板长度过关节”等原则,全面夯实应急处置能力。
线上反诈宣传:全员覆盖,织密防骗“认知网”
为提升宣传效率与覆盖面,本次反诈宣传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针对小学生群体,通过观看反诈微课堂视频:《小明的游戏皮肤陷阱》用卡通动画揭露“免费领皮肤需填家长信息”的骗局;《陌生来电说中奖》通过情景剧演示“不贪小便宜、及时告家长”的应对方法。
教师与学生通过线上参与学习。民警线上解析“冒充班主任收费”“家长群诈骗”等典型案例,重点讲解“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并演示“国家反诈中心 APP”的安装与预警功能设置。
消防安全宣传:理论 + 演练,筑牢校园“防火墙”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以“贴近校园、实用易懂”为原则。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在家中寻找起火点,从沙发上的易燃抱枕到厨房角落里的老化电线,大家仔细排查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线上平台还演示了满载插座起火的过程,清晰展示了多个大功率电器同时插在一个插座上时,电流过载导致线路发热、绝缘层燃烧的惊险画面,让师生和家长直观感受到违规用电的危害,深刻认识到合理使用电器、避免插座满载的重要性。
在线下的模拟消防疏散演练中,师生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指定路线快速有序撤离,进一步巩固了火场逃生技能。
安全意识深植,护航成长之路
为期一周的安全宣传活动落幕,师生们的安全素养显著提升:教师们能熟练操作 AED 并处理常见意外伤害,学生们能准确说出防骗口诀与火场逃生要点。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聚焦核心技能、创新宣传形式”,后续将定期开展线上反诈知识更新,让安全意识真正转化为守护生命的能力,为校园安全筑起 “永不松懈” 的防线。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