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在金秋。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9月19日,安徽省“国培计划(2025)”农村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跟岗研修班进入第五天,聚焦英语跨学科教学案例研讨。活动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展示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农村骨干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课程亮点解析
首先,由合肥市琥珀名城学校的吴颖老师带来人教版PEP新教材三上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C Reading time。课程伊始,教师通过歌曲和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特征,初步建立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接下来出示向日葵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幼苗、开花、结果),引导学生用已学颜色词汇描述,同时教师提出问题:"How does a sunflower grow? (向日葵不同阶段如何生长?)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阶段性变化,尝试用英语简单描述变化过程,初步建立生命周期的概念。
小组合作环节,吴老师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向日葵的不同生长阶段,用第一人称叙述:"I am a sunflower.I am …" 生动表现生长过程。整堂课围绕"颜色"与"生长"两条主线,将语言学习与科学、艺术、德育有机融合,自然而不生硬。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第二小学的梁晶老师带来的,她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Unit3 Learning better Part B Let's Learn。在导入环节,梁晶老师运用“TPR教学法”,结合集体练习八段锦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迅速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随后在新授环节,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学生与李时珍对话的情境,通过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汇:see, smell, hear, touch,并组织学生辨认多种中草药,将英语教学与科技元素、中医文化有机融合,实现跨学科学习,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梁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I can … with my…”句型输出,既强化了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体现了英语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梁老师的课突出了跨学科与实践结合:强调了英语教学与科技、中医文化及劳动实践的多维融合。
活动成果与价值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真实课堂案例,验证了跨学科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环节,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小切口、深融合”的教学思路,推动英语教学从单一语言训练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型,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实践参考。
来源: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